提起杭州霍芬海姆主场遭遇惨败,努力调整状态备战下一轮,大家最先想到霍芬海姆主场遭遇惨败,努力调整状态备战下一轮的大多是西湖,可在上世纪30年代,有一个地方竟然比西湖还出名,它就是笕桥。
这个离杭州东站很近的地方曾是个千年古镇,但它之所以能扬名全国,甚至震动世界,全是因为那场“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的全民抗战。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86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31年4月16日,中央航空学校在杭州笕桥成立。
作为抗战时期中国空军的摇篮,笕桥不仅是中央航校所在地,更是日本空军精锐首次遭遇惨败的耻辱之地。这里凝聚着抗战期间,年轻中国空军羽翼未丰就敢向强大日本空军亮剑的“浩浩军魂”和逼迫日本航空联队长剖腹自杀的”赫赫军威”。
现在让我们穿越历史,去追忆那个年代发生的故事。
1
首批中国战机杭州笕桥起飞
他们是淞沪大战的真正揭幕者
2015年6月,当记者来到笕桥时,老街上92岁老人易志根依然记得“那天早上来了台风,天上的黑云木佬佬(记者注:杭州话是“很多”的意思)”。
易老口中的“那天”是1937年8月14日,就在前一天,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八一三”事变,上海淞沪会战开始。
14日凌晨,整个长三角地区都笼罩在台风过境前的一个巨大的低气压下,暴风雨区域达300公里,风速达每秒22米。
凌晨5点30分,看到这样的恶劣天气,停在杭州湾附近的日本舰队司令长谷川清下令“在天气好转之前,暂停空袭”。他此前一直认为“要置中国于死地,就要牢牢控制上海和南京,首先要消灭中国的空军”。
就在3个半小时前,南京的中国空军指挥部命令各轰炸大队对敌人在上海及附近水域的重要目标据点实施连续轰炸。
令长谷川清没有想到的是,凌晨7点,由笕桥航校教官组成的中国空军第35中队,竟然不顾暴风雨就起飞了,这是最早出现在上海上空的中国战机。一大早,还在睡梦中的日本兵听到了震天的几声巨响,他们设在公大纱厂内的军械库爆炸了。 没过多久,分别从安徽广德机场和江苏扬州机场出发的第二、三批中国战机接踵而至,日本人盘踞在汇山码头和吴淞口的军舰火海一片,还有一艘驱逐舰被击沉。
直到9点40分,长谷川清才喘过气来,可三轮攻击已经结束。
时任第9集团军总司令的张治中在回忆录里说“大家都把这一次淞沪会战称为‘八·一三’战役,实际上8月13日并未开战,不过是两军对垒,步哨上有些接触。”。
因此,浙江理工大学渠长根教授认为,8月14日早晨的空袭可以说是淞沪会战的揭幕战,来自笕桥的中国空军成了这场大战的揭幕者。
△浙江《东南日报》1937年8月15日刊发的报道
2
杭州上空连遭惨败
日军航空队队长剖腹自杀
长谷川清从没把中国空军放在眼里,可这也不能全怪他,当时中日空中力量确实不在一个档次。
在落后的旧中国,飞机只能从国外买,全国战机仅223架,损毁一架少一架,而世界空军强国日本的陆海军共有战机约2700架,还能独立制造飞机。
那个早晨,遭到轰炸后,长谷川清十分恼火,下令驻台湾的精锐“木更津”和“鹿屋”航空联队下午报复性轰炸杭州笕桥机场。
而就在前一天中午,南京中国空军司令部命令原本在华北的第四大队次日赶赴笕桥机场备战淞沪,该队的大队长正是后来被称为“空军战神”的高志航。
易志根老人当时才14岁,上小学六年级,是地方防护团的成员。据他回忆,大概是下午3点多的样子,他还在学校里等着开会呢,这时就有日本飞机就到杭州了。
云很低,日本飞机飞得更低,“膏药旗都能看到”,不过,小易志根被大人拉到家里的八仙桌下躲着了,完整的空战过程他只能靠听。
实际上,9架“九六式”日本轰炸机到达杭州上空的时候,高志航和他的大队正埋伏在4000米高的云层中,骄横的日军轰炸机刚俯冲到机场扔了炸弹,就遇到了从高处俯冲下来的高志航和第四大队。
△浙江《东南日报》1937年8月15日发表社论《我空军大胜利》
“中国的‘霍克3’战机,是双翅膀的,日本人的是单翅膀的,很好分辨”,易志根说,空战大概半个小时就结束了,他听见了飞机掉下的声音,但一直到晚上才从桌子下面出来,当晚杭州报纸就出了号外:“号外!号外!0比6!中国空军无一伤亡,击落日军轰炸机六架!”。
杭州沸腾了,中国沸腾了,历史学者顾国泰表示,虽然为了鼓舞士气,战绩被夸大宣传了(实际击落3架),但这更像是一个预言:15日凌晨,无法相信自己失败的日机从他们的航母上起飞,再次袭向杭州和上海,据日本航空史学专家野原茂记载,仅8月13、14、15日三天,日机就被击落十二架,而击伤的战机,仅15日一天就超过十架。
三天后,两个日本航空队被迫暂停这种半自杀性的攻击,鹿屋航空队队长石井义大佐剖腹自杀谢罪。
笕桥空战打破了日本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震动了整个世界。世界各大报纸和通讯社都详细报道了此次空战。1939年,当时的国民政府更是把8月14日定为“空军节”。
据战史记载,在历时3个多月的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中,高志航和战友击落敌机230架,击毙敌飞行员327名。日军飞行员对高志航又恨又怕,连发誓时都说:“我要做了亏心事,出门就碰上高志航。”
△中央航校旧址
3
抗战空军“四大金刚”
全是笕桥航校毕业
“红武士”刘粹刚还是个杭州女婿
英雄的部队里总能涌现更多的英雄,在一波又一波的空中搏斗中,平均年龄还不到25岁的被誉为“空军军魂”的高志航、“红武士”刘粹刚、“飞将军”乐以琴和“江南大地之钢盔”李桂丹,被时人并称中国空军战士“四大金刚”。
这四名英雄都曾在笕桥中央航校学习和毕业,是空军的绝对主力,但“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等到南京失守前后,中国空军消耗殆尽,战机仅剩30架,“四大金刚”也先后喋血长空,为国捐躯。
1937年11月21日,在河南周家口机场,高志航在起飞迎战日机前,一枚炸弹在他身旁爆炸,牺牲时,高志航的双手还紧紧握着飞机的操纵杆,年仅30岁。
1937年12月的一次空战中,乐以琴的座机被敌人击中,跳伞时,为避日军射击,张伞过迟,乐以琴壮烈殉国,年仅22岁。
1938年2月18日,李桂丹率队参加保卫武汉的空战,仅其1人即击落敌机3架,激战中不幸中弹,壮烈殉国,年仅24岁。
△刘粹刚和许希麟
“四大金刚”里的刘粹刚是个杭州女婿,这位英雄的身上还有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1933年春天,笕桥航校的东北青年刘粹刚来杭州玩,一个周日下午,20岁的他在杭州城站候车时,第一次遇见了18岁的许希麟。
后者刚刚毕业于杭高师范培训班,被安排到离笕桥不远的临平小学当校长。18岁的女校长,娟秀温雅,读书时就已经收到过无数情书,可从未回过任何一封。
刘粹刚跟踪打听到她的学校和芳名后,快乐满怀,竟开着飞机来到学校上空盘旋,直看到许希麟如母鸡护着小鸡般把学生都赶回教室,才醒悟自己太过鲁莽了。
后来,他给姑娘发去一封情书,其中写道“余因目睹日人在东北之暴行,毅然应考,决志入伍,庶将来能尽此国民之义务也”,却石沉大海。刘粹刚不断地写信、写信,一年之后,姑娘敞开芳心,终于同意和他在城站约会。
1934年,两人在西湖边的天香楼订了婚,次年,两人结为夫妻。1937年10月27日,在山西忻口会战时,曾击落11架日机的刘粹刚降落时,不幸撞上了一座小楼,机毁人亡,年仅24岁。
接到噩耗,许希麟痛不欲生,一度想自杀殉情。一个深夜,她竟一口气吞下三十六枚硬币,被家人发现送医急救,捡回一命。
后来,她在《念粹刚》一文中写道:“粹刚!霍芬海姆主场遭遇惨败,努力调整状态备战下一轮你凯发k8国际虽不能亲手将我国旗,飘扬于东京上空,你的同志绝能担负起此大任,敌人蹂躏下的失地,也必有收复的一天”。
△中央航校学员
4
开国大典受阅的17个飞行员中
13个是笕桥出来的
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中国空军最困难的时期,先后得到苏联、美国志愿飞行员的帮助,飞机越打越多。反观日军,太平洋爆发后,中国大陆的200多架日机被抽调一空,一度仅剩10多架。
1943年,制空权已经转移到中国军队方面,1945年,在华日军航空队山穷水尽,中国飞机冲入敌占区上空,可以放手向日军攻击,真正扬眉吐气。
杭州不能忘记笕桥,新中国更不能忘记笕桥。
据浙江省档案馆的资料,1949年10月1日,参加天安门开国大典的6个梯队17架飞机组成的空中检阅方阵中,有13名飞行员和指挥员是从杭州笕桥航校出来的。
他们参与驾驶13架飞机飞过天安门上空接受毛泽东主席检阅,他们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骨干力量。
如今的笕桥空战原址,驻扎着新时期更强大的人民空军,他们传承了“笕桥精神”,在这里继续履行着强空卫国的神圣职责。
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在其编著的《中国共产党浙江历史的1000个为什么》一书中提到,中央航校是中国近代第一所规模最大、组织健全完善,管理最严格的航空人才培训基地。学校设施齐全,设备先进,由国内优秀军事人才担任教官,教学模式先进,其影响遍及全国。中央航校加速了中国空军建设的步伐,对研究中国空军发展史、航空技术发展史具有重要价值,因此被誉为“中国空军的摇篮”。
为空军点zan,为“笕桥精神”点zan!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责编:沈健
见习编辑:冯晨希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